(一)语文
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言基础知识、文学文化常识、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等方面,主要考查考生语言积累与应用能力、文学文化素养与传承能力、阅读理解能力、写作与表达能力等,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:
语言积累与应用:能正确识记常见汉字的音义形;能正确使用常见词语(包括成语),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;能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,辨析并改正常见语病;能理解与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对偶、排比、夸张等;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。
文学文化素养与传承:能识记并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、代表作品的基本知识;能识记常见的古诗文经典名句;能掌握文学体裁常识;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。
阅读理解:能理解文中重要概念、重要词语与重要句子的含义;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;能分析文章结构,把握文章思路;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;能把握并归纳作品的主旨,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意义;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
写作与表达:主要考查议论文、记叙文的写作能力。
内容要求:
①符合题意,符合文体要求。
②感情真挚,立意积极向上。
③内容充实,中心明确。
④语言通顺,结构完整。
⑤标点正确,书写工整。
(二)数学
1、考试范围及要求
(1)集合
①理解集合的概念,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,会判断元素与集合、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,掌握集合的交、并、补运算。
②能正确地区分充分、必要、充要条件。
③理解符号的含义。
(2)不等式
①理解不等式的性质,会用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(代数式)的大小。
②理解区间的概念。
③会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。
④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。
⑤能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。
(3)函数
①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表示方法。
②理解函数的两要素,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,会根据对应法则求函数值。
③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。
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、奇偶性的定义,掌握增函数、减函数及奇函数、偶函数的图像特征,会判断(证明)函数的单调性、奇偶性。
⑤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,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,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。
⑥能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(4)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
①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,能利用计算器求实数指数幂的值。
②理解对数的概念,理解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,能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。
③理解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的概念,掌握其图像和性质。
④能运用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。
(5)数列
①理解数列概念,理解数列通项公式、前n项和公式的含义。
②掌握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的概念,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。
③掌握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,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。
④能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
(6)平面向量
①理解向量及有关的概念,掌握向量加法、减法和数乘向量运算。
②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、内积的定义和性质。
③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及运算。
④会判断两个非零向量是否平行、垂直。
⑤能利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。
(7)复数
①理解复数及有关概念。
②了解复平面内复数的几何意义,会求复数的模。
③会判断复数是否相等,是否互为共轭复数。
④会进行复数的加法、减法和乘法运算。
⑤会在复数范围内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。
(8)排列、组合与二项式定理
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,会用这两个原理解决有关问题。
②理解排列的概念,会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简单的排列问题。
③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的性质,会用组合数公式计算简单的组合问题。
④理解二项式定理,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,理解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。
(9)三角函数
①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,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。
②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。
③掌握正弦函数、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。
④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,会根据已知条件求三角形的面积。
⑤能综合运用三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
(10)平面解析几何
①会求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坐标。
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,会求直线的斜率,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、斜截式方程以及一般式方程。
③会求两曲线的交点坐标。
④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,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。
⑤掌握圆的标准方程、一般方程,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,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。
(11)概率与统计
①了解样本空间、随机事件、基本事件、古典概型、古典概率的概念及概率的简单性质,会求简单随机事件的古典概率,会求互斥事件的概率。
②理解总体、个体、样本、样本容量的概念,理解简单随机抽样、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,并会解决简单的抽样问题。
③理解样本平均数、方差、标准差的概念,会用方差、标准差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。
④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,了解几次独立重复试验的特征和伯努利概型;了解正态分布的特点及正态曲线的形状,了解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及数字特征。
⑤能运用概率、统计初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2、试题题型
选择题、填空题、解答题(包括证明题)等。
(三)综合知识
主要考查考生对报考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知与了解、考生对报考专业的职业态度、兴趣、目标定位、职业认同感,以及考生的职业发展潜力。